Loading...
Menu

認同,往往最仰賴「啟發」,而啟發最常發生的時機就在於教育的過程。事實上,合作社理念推廣最堅實的利基也在於教育。透過社員、職員與生產者之間不同角度、卻又分進合擊的理念價值共構,可以界定主婦聯盟合作社的「教育」並非由上而下的指教,而是更偏向以相互提攜為目標的交流與共學。在「教育是最美的分享」大事紀與關鍵字中,你可以發現每一次教育的企圖,都是一個價值觀念的「分享」,一個有機會貼近更好生活的入口。〈這是一個會呼吸、會成長的訊息群,在廿週年的最後三個月中和你一起為想要的世界延展輪廓。請記得時常回來共學。〉

合作關鍵字_共同需求



#共同需求

在建構眾人「對生活省思的能力」同時,更透過共同購買創造改善世界的社會發言力。

>>脈絡

出發點不是從個人思考,而是主婦聯盟成員的共同需求,且應符合環保生態的原則。

共同購買運動提供的品項是依照參與者的需求訂定,但仍設定是「必要」而非「想要」。一開始是針對食物相關品項,逐漸及於其他生活必需品,如衛生紙、清潔劑。

由於參與者都來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,所有產品都有環保考量(含包裝),例如有機種植的蔬菜水果、低硝酸鹽葉菜、再生衛生紙,環保清潔劑、非基改豆製品、再生皂、回收雨傘布製品等等。

即使不少會員家庭有購買需求,但如果違背環保或生態考量,共同購買不會隨意引進。又如合作社早期曾有吻仔魚、圓鱈的品項,即使社員有這樣的需求,但因違背生態原則,所以下架。

本社在法人登記時,為表白本社社員是以「我是生活者」定位的公民團體,社員共同需求則係源自於生命不同階段,泛指社員做為人類的生活必要,而在服務的事業業務類別定出:從出生到善終的服務皆可為之。日本生活俱樂部已證明落實全面生活具備實踐的可能性。

總之,社員需求會依生命不同階段而有所調整,為滿足社員不同階段生活品質及照護之所必需,本社須瞭解國家社會發展及社員生命階段狀況,以即時對應社員共同需求的改變,提出具體因應之對策,並發展出
可實踐的方向,以回應社員不同時期之需求,進而吸引社員自主參與投入之合作事業,不僅滿足生活需求,也提升社員經濟地位,此為共同購買之本質及合作社創立之意義。

>>理念

● 滿足共同需求的同時,也要符合環保生態、社會公義原則。
● 自辦合作事業:不只開發健康安全的生活品,也要開發共同購買成員的主體參與和責任擔當,成立勞動合作社、消費合作社。
● 激發社區互助能力:鼓勵主婦、弱勢團體、社區閒置人力加入生產行列。發展勞務自主與合作事業,並依據各地區居民本身之需要形成地區型經濟體系。

>>行動

● 按不同需求、探索成立各種組織:因應成員在生活面、經濟面、社會面的需求,以參與成員為主體,成立永和潭墘社區合作社 、台北縣理貨勞動合作社 、生活者社區空間、北區共同購買中心「好所在」、生活者公司、綠色生活共同購買中心「綠色生活小舖」、綠主張公司、媽媽生產班…等。
● 舉辦「共築社區桃花源—台日社區發展交流研討會」:1993 年 5 月邀請《我是生活者》一書的作者橫田克巳先生及生活俱樂部合作社的幹部們訪台,共同凝聚「參與、自主、合作」的社區力量。
● 成立「好所在媽媽生產班」:由會員媽媽組成,大家共聚一處,互相切磋、合作。以共同購買的蔬菜、乾貨為原料,製作出安全富有媽媽口味的小菜。例如:地瓜鹹湯圓、嫩薑泡菜、酸乳酪(以共同購買品項「四方鮮乳」製作)。同時,參與者也協助處理過剩農產品或是格外品,延伸供應辣椒醬、桑葚果醬等產品,或不定期供應全麥饅頭、芽菜等。
● 建立共同購買新鮮蔬菜基地:為了使會員在炎夏也能享受新鮮蔬菜的美味,決定以三芝鄉大坑地區一群年長農友為合作對象。在種植上,由土地改良、病蟲害防治資材到使用方法,都由共同購買中心提供,或許在口味和價錢上不盡人意,但在全體會員的支持下,踏出合作開發有機蔬菜產地的第一步。
● 舉辦班長座談會(班長大會):為了了解會員真正的需要,以及在參與共同購買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,舉辦工作人員與班長面對面的交流大會。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