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Menu

實體的「組織」之所以能「成型」,其核心在於「定」、「制」的精神,這精神由理念而來,發展為一件件貼近事物本質卻又在彼時盡顯勇氣和獨到見地的「創造」。藉由「組織VS.創造」的大事紀與關鍵字,你不僅可以一窺合作社組織的外幅,更可以今日之眼回看當年的每一個「理性規範」背後的內蘊;它們是前瞻的思維、柔軟的良心、精確的創意和沉穩的決心,更是行至今日仍有持續擴充影響力的動能的基礎。〈這是一個會呼吸、會成長的訊息群,在廿週年的最後三個月中和你一起為想要的世界延展輪廓。請記得時常回來溫習。〉

合作關鍵字_地區營運


#地區營運

以「班」為在社區推動共同購買的出發點,培力社員自主參與社務、關懷社區的共識與行動。 

>>脈絡

組織,不僅使派送效率提高,而且對整個共同購買的營運產生積極作用。「班」代替店鋪的機能,還可以發掘不同於資本的、屬於人性的價值,兼具經濟性與社會性。「班」預約方式,不僅可以克服店鋪對需求估計不準確而造成的徒勞、浪費,還避免流通過程中間商層層的賺取;透過自己掌握預約、生產、派送、分配、消費的全過程,人們可以獲得自立,不受商品市場的控制,共同購買的一些理想也因「班」的運作而不會流於空談。

地區營運以培養會員/社員為主體的自主參與精神,活用並發掘會員/社員個人能力及所在地區的資源,透過共同購買/合作社的社務參與,漸次擴大為區域的議題關心,逐步共同建構樂於參與公共事務的市民社會,創造更豐富的生活。

>>理念 

● 從地區出發,與社區結合:加強社區的人際關係,形成「互助」的生活價值;鼓勵主婦、弱勢團體、社區閒置人力加入生產行列,協助各地具有分社雛型或基礎的取貨站,組織成立分社,共同推展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理念。
● 組織具經濟性及社會性的「班」:設計以「班」為單位的無店鋪方式來推動共同購買,即在於透過人與人的結合,避免孤立的消費者被各個擊破的危險,並藉班員的互助合作(有人記帳、有人收錢、有人聯絡)來降低不必要的成本,進而提高消費品質。
● 自主思考、付諸行動:從持續的互動中,喚醒大家對生活的省思。
● 自辦合作事業,解決問題:社員自主地以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積極參與,促成相互扶助的可能性。

>>行動

● 入會須入班:在成立消費合作社以前,共同購買以「班」為社區發展(地區營運)的起點及最小組織型態,10-12人可組一班,各班班長角色重大且任務繁多,要訂貨、分貨、解決班員問題、蒐集班員反應,班長可說是共同購買運動第一線的靈魂人物。
● 成立「區隊」:一方面可落實社員參與經營的理想,實現消費自主;一方面也可實踐共同購買班推動社區發展的目標。原則上每一個區隊的轄區中,應有5至30個班的規模。區隊應具備條件包括:有固定據會的場所、有專人管理(區隊長可兼任)、有經常性的活動、對外開放等。凡是成立的區隊將可獲得所屬共同購買班5%利用額作為區隊發展基金。
● 社員自主舉辦的各種活動:例如新店的快樂女人成長班。
●「會員的眼睛」:會員代表制、有一定任期的委員小組,具備一定權限蒐集意見、深入研究、諮詢並將所見告知大家。
●士林好所在「社區生活空間」:1994年成立士林好所在,正式走入社區,形成一個「社區生活空間」。一開始承攬處理蔬菜等生鮮貨品的理貨及配送等勞務,後來發展出「媽媽生產班」,協助食品加工、處理農友生產過剩或瑕疵農產。隨著蔬菜處理及配送系統等工作移交回總倉庫後,士林好所在回歸社區的生活空間,陸續推出各種成長班,希望增進家庭主婦的自信,又稱為「好所在成長班」。
●培訓解說員:班是共同購買在社區的出發點,也是勞動自主、地區營運的基本單位。為了協助班的組成及維繫,1997年開始培訓解說員,經解說後順利成班,酌發車馬費1000元,但仍需定期陪伴關懷一個月,之後始將資料移交組織部,且每月必須參加定期聚會及成長課程。解說員一年一聘,每年解說六次以上得以續聘。

分享至